
王安石與司馬光都是宋朝名臣,但彼此為何對立?誰才是好人?
商鞅、王安石、張居正、康有為這些人都想變法,為什麼每個人下場不一?
這些都不是單一故事能竟其功的,可是在脈絡的敘事中,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將千年萬載,眾多繁雜的史實紀錄,摘取、串聯成簡潔而又因果相續的結構,本來零零碎碎的「某年某月發生某件事」,如今像拉開捲軸一般,展開它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在你心中放映一幕幕大時代場景……目的是希望讀者能面對一個系統完整的中國歷史,而非片斷的人物故事。
這是一部讓孩子喜歡歷史,讓大人對於歷史改觀的書。更是一部用新鮮妙喻的文字,將中國豐富的歷史觀念、智慧,帶入孩子生活經驗中,讓孩子獲得完整人格通識教育的兒童經典鉅作。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全套15書)
陳衛平 編著 天衛文化出版
彩色精裝 / 19.5 x 27公分/ 80頁/全套1,200頁 /三版
適讀年級:低、中年級以上 閱讀年齡:7~18歲
定價
7,200元 ,
64 折優惠價
4,600 元
獨家加贈《實用詞語辨析辭典》1本
精裝 / 703頁 / 14.8 x 20.9 公分/ 定價600元
收錄2,743組異形同音詞與音近詞,是專門辨析現代漢語中容易混淆的同音詞或音近詞的語文工具書。
歷史的圖畫書
集合當代一流畫家
彷彿回到那個時空,彷彿親身經歷,集合最著名的插畫家:王可偉、李榮山、洪義男、施政廷、段奕德、徐德元、馬建平、馬桂綿、高鶯雪、陳美燕、詹益豪及廖篤誠,經過審慎的考據,以寫實的手法將歷史的事件與人物重現。

▲長囪銅編鐘,是周朝貴族在舉行祭祀、宴饗等活動中,使用的主要禮樂器。

▲周幽王為了博取褒姒一笑,故意燃起烽火,召來諸侯。
歷史的童話書
充滿生活妙喻的兒童讀物
出於孩子生活經驗的新鮮妙喻,使這套書的文字異於您看過的任何歷史書,讀來就像童話般活潑有趣。

▲周朝的國王擁有大約四萬名兵力,而諸侯則規定兵力不能超過三個師,主要是避免威脅到王室,到了周厲王的時候,國王已經把自己的軍隊增加到二十幾個師。

▲周朝的統治者也玩積木的遊戲,不過他們沒有用木塊,而是用全天下的人,堆成一座大寶塔⋯⋯積木是益智玩具,歷史不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積木嗎?
歷史的頭腦體操
訓練比較、分析、判斷的能力
每篇故事的結尾,特別設計「說來聽聽」延伸思考專欄,提出或反問與現代生活經驗相關的問題,訓練孩子多元化的思考能力。
歷史的連續劇
第一部寫給兒童的完整中國歷史
時間上,從上古寫到民國;空間上,涵蓋祖先們活動範圍與同時代其他國家的情形;內容上,除了瞭解歷代的政治變遷、科學發展、文學藝術成就之外,也獲得了具體完整的中國史輪廓。

▲蔡倫把造好的紙獻給漢和帝,皇帝就下令把這種造紙術推廣到全國各地,大約過了三百年,紙就成為了中國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了。
歷史的入門書
最好的課外輔助教材
小學社會科讀的是片斷的歷史,國中以後馬上接觸到繁雜的正史,死背的壓力往往使孩子失去對於歷史的興趣,這套書先讓孩子在趣味中奠定讀歷史的基本觀念,以後又能與教科書印證對照,使孩子輕鬆念好歷史不需要死背的苦惱。

▲今日的蒙古地方,在秦漢時代是匈奴人的活動天下。匈奴日常生活的居室穹廬,形同現在的蒙古包。畜牧是匈奴最基本的生產和生活資源。
陳衛平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於一九八六年成立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專門出版少年兒童圖書,現任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及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在臺灣眾多少兒讀物中,獨樹一幟,力求培養中文兒童讀物寫作、編輯人才,為文化生態奠定必要基礎。自一九八七年,中國海峽兩岸開放交流以後,致力於兒童文學領域的對話與切磋。一九九○年曾率臺灣兒童文學界訪問團赴北京、天津進行座談。一九九七年上榜美國Who’s Who in the World名人錄。他發起並推廣「中、小學班級讀書會」活動,以及「繪本閱讀與欣賞」觀念之普及運動,並參與講評及討論。作品有《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榮獲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2015年中國大陸文津獎童書獎第一名)、《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榮獲文化部金鼎獎最佳兒童讀物)等。譯作有《群眾與權力》、《國家的神話》、《世界電影史》、《羅素》、《科學的進步與問題》等。
一部可愛的兒童歷史讀物 兒童文學家 林良
很多人認為歷史是枯燥的。這是一種誤解。歷史不可能枯燥,令人感到枯燥的是歷史書。歷史書之所以令人感到乏味,是因為寫歷史書的人,只想為發生過的事情留下正確的紀錄。那種紀錄,最要緊的是「正確」,當然不可能寫得很有趣味。除了「正確」以外,那種紀錄還要寫得「簡要」。既然是要追求「簡要」,當然就不可能寫得很生動。但是,歷史並不等於歷史書。歷史本身是充滿趣味的。歷史中有上千上萬的題目,只要隨手抓住一個,娓娓道來,就能令人聽得入迷。有一個孩子曾經問過:中國的皇帝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樣的飯菜?住什麼樣的房子?他已經對歷史發生興趣。有一個孩子曾經問過:長城有多長?長城是怎麼造的?造城的人有多少?多久才造成?他也對歷史發生興趣。滿足兒童對歷史的興趣,必須有合適的歷史讀物。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是一個值得讚美的嘗試。這部書以趣味生動的語言,輕重得體的剪裁,有系統的為兒童敘述中華民族的歷史,相當成功的化解了正確簡要和趣味生動之間的矛盾,為兒童文學的發展,做了一件令人欽佩的事情。
這一篇「序」,是寫給父母親看的陳衛平
我一直希望《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能夠達成這樣的理想:
讓小朋友、大朋友都知道一些他們尚未出生之前,中國發生了些什麼事情,那些事情又為何與自己相關。並且透過這些敘述,能使讀者在現實世界裏體會出生存的意義。換句話說,那些具有典範意義的人、事、物,將融會凝聚成為人處世的倫理座標,幫助我們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使好人出頭,好事成功。
在歷史故事中,所有的道德、智慧,皆非抽象概念,它們都是有血有肉、悲歡離合、恩怨情仇的現實;經過這番洗禮,孩子將學會理解自己,評價世界。
不過一部《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要完成這項目標並不容易,若是處理不當,就會像許多歷史課本那樣,既枯燥乏味,又無法獲致思考上的提升,因此我認為一部合乎今天小朋友需要的中國歷史,它至少應該做到:
一、情意的導引
它必須是有趣的,無趣與學習是畫不上等號的。歷史文化的傳承,當在情意的沉潛與內斂中完成。為了狹隘的族.意識而操弄歷史,固然謬誤,然則為了價值中立而使歷史的表情木訥,也是何其不幸。歷史雖不是童話、小說,但把事實安排得生動活潑,讓人印象深刻,文學的融入是必要的。它能使那些由年代、人物、事件堆積出來的僵硬記載,重新活出生命,產生思考與情感的動力。而歷史場景的畫面重現,亦有助讀者進入想像時空。
二、系統的會通
「大題小作」是項艱巨的工作,將千年萬載,眾多繁雜的史實紀錄,摘取、串聯成簡潔而又因果相續的結構,目的是希望讀者能面對一個系統完整的中國歷史,而非片斷的人物故事。因為後者往往不能說明一些事件的前因後果與深刻意涵。比方說,王安石與司馬光都是宋朝名臣,但彼此為何對立?誰才是好人?商鞅、王安石、張居正、康有為這些人都想變法,為什麼每個人下場不一?這些都不是單一故事能竟其功的,可是在脈絡的敘事中,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開放的理解
一部好的歷史讀本不在給予答案,而在不斷激發討論,無論在取材、結構、敘述上,都有鼓勵讀者發表觀點的空間和留白。當孩子從歷史中得到的行為典範夠豐沛時,自然便能用來檢視現實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反之亦能將積累的經驗用來討論、詮釋歷史,找出理據。我們深信,文本的誕生,不僅在於它的出版問世,更重要的是經由討論所出現的思維場域。
四、人文的躍升
文明的腳步雖有蹉跎,然而它的方向與歷程卻彰顯出奮力躍起的印記。這不獨表現在政治的變遷上,同時也在一切藝術、文學、科技、軍事、教育、學術……之上綻放異采。多元敘述的觀點,可以避免傳統局限於朝代更迭的單一視野裏。在漢族之外,舉凡匈奴、突厥、契丹、蒙古、滿、藏…….諸多民族的生活、文化、習俗上多有着墨,更意味着所謂中國並不在於種族、地域,而在於是不是有近悅遠來、仁民愛物的王道思想。既然是以文化作為標準,那麼中國歷史的範疇,就應該以祖先活動的遼闊天地為領域。這種自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互有殺伐,如今卻又都稱「中國」的弔詭中超拔出來的人文反省,終將點出人們對「國家」、「民族」的迷思,進而體會文化的真美價值。
我們深信,在孩子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候,能夠弄清一些歷史的關鍵脈絡,那麼,無論是在人生經驗的參照上,思考的邏輯訓練上,以及全幅生命情調的追求上,都會呈現出無與倫比的力度。
歷史的解釋是與時俱進的,考據的新發現、新時代面對的新問題等等,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看法。歷史的指標走到了二十一世紀,前此於一九八六年出版的《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已完成了階段性任務。今天,我們出版新版《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是懷有更高的期許,當中國走入國際,世界走進中國之際,沒有人能忽略它曾經歷過的迷惘、困頓、榮耀和沉澱下來的智慧。期望新一代的讀者,也能從新的視角、身分來汲取歷史的養分。
這一篇「序」,是寫給小朋友看的陳衛平
沒有哪個孩子不愛聽故事,不管是虛構的童話,還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現在我要講的,則是屬於後面這一種,稱為「歷史」的故事,而且是「中國的歷史」,就是中國人發生過的故事。再生動美麗、驚天動地的故事,時間久了,難免會顯得陌生遙遠,讓人覺得「不干我的事」。如果沒有人好好來說這些故事,那它們就會像枯燥的歷史課本一樣,壞了你的「歷史胃口」。
如果沒有人想讀歷史,那就好像世界重新開始,所有成功和失敗的經驗都消失了,人們必須再親自嘗試一遍所有的慘痛經驗。
如果你不記得被熱水燙過的滋味,就可能再被燙得齜牙咧嘴;忘了曾經被門檻絆過一跤的故事,一不小心又在原處摔得鼻青臉腫。當然,歷史不只是「又燙又摔」的故事,還有更多讓你非常過癮、躍躍欲試,而又念念不忘的人和事。
現在,這些人與事,又將在你手上這本書中鮮活起來。
本來陌生的歷史人物,一一躍上舞台和你認識,把他們一生的寶貴經驗,拿來和你交朋友。本來零零碎碎的「某年某月發生某件事」,如今像拉開捲軸一般,展開它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在你心中放映一幕幕大時代場景……
這樣讀歷史,除了「痛快」之外,還會打開你的胸懷。
「打開胸懷」的意思就是,不再為眼前小事煩惱。不再老是計較「誰還欠我五十元」,反而心裏著「管鮑之交」的寬宏大量;不再因為考試「多答錯一題」而懊惱不已,反而因為看多了各朝代的「成績單」,知道興衰成敗不在一時。
這種人呀,心中自有一片新天地,就算關他三天三夜,也關不住他的心,因為他正在千年以前、萬里之外遨遊呢!
這種人呢,在生活中遇到難題,心中常常會想起某一位古代「老朋友」的現身說法,或者浮現一幕鮮活的歷史場景,來幫助他思索、化解難題。他不再覺得自己是一座「無助的孤島」,因為他認識了許多「有經驗的老前輩」!
希望這本書為你帶來這樣的美好智慧!
另外,請別忽略了每篇文章裏的「說來聽聽」,藉由這個小方欄,希望你能勇於說出自己的看法,更能盡情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從各種不同角度,去看一樁歷史事件。只有你自己動腦活用,歷史的經驗才會變成生活的智慧!
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古代的世界吧!
第一冊/神話時代──夏
一 開天闢地:盤古分開天地,女媧捏土造人,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二 發現老祖宗:這裡有最早的人類始祖,他們是中國的亞當和夏娃,我們該為他們的出現、進步而喝采。
三 文明的搖籃:在北方,仰韶文化的人們會燒漂亮的陶器,在南方,河姆渡文化的人們會種小稻,造獨木舟,它們是中國古老的文明搖籃。
四 炎黃子孫:傳說,黃帝發明了指南車,打敗了凶狠的蚩尤,當上了天下各部落的大首領……
五 堯聖人:他愛百姓,非常謙虛,老天爺卻和他過不去,不是天乾,就是大雨。
六 最大方的人:堯和舜是世界上最大方的人,因為他們把最寶貴的東西----帝王的寶座,都讓給別人了。
七 大禹治水:他十三年沒回家,終於治好大水災,要不是大禹,人們早成了魚和蝦。
第二冊/夏──西周
八 家天下:從現在開始,為大家服務的領袖,成了要大家侍奉的國王。
九 相貌堂堂的壞國王:酒裝滿池子,肉堆成小山,他的罪過說不完。
十 商湯和伊尹:一個好國王,加上一個好大臣,無往而不勝。
十一 「卜」的一聲:龜殼、牛骨火上烤,「卜」的一聲,創造了多采多姿的鬼神世界。
十二 周文王和周武王:一個棄兒的後代,慢慢成長起來,把強大的商朝打敗。
十三 大寶塔:周朝的人也玩堆積木遊戲,不過他們不是用木塊,而是用全天下的人,堆成一座大寶塔。
十四 最早的學校:貴族的孩子可以進小學,十五歲,就上大學。學會射箭、駕車、奏音樂……
十五 烽火戲諸侯:嘻嘻!哈哈!烽火臺上點燃了火把,只為了叫妃子笑一下。
第三冊/東周
十六 知心的朋友:管仲射了齊桓公一箭,齊桓公沒有殺他,反而請他做宰相。
十七 霸主打擂台:春秋時代,大國搶著想做「天下第一國」,這就像打擂臺的人,爭著做天下第一好漢一樣。
十八 狡兔死,走狗烹:范蠡幫助越王滅掉吳國後,毅然離去,他說:「兔子捕完了,獵狗也會被煮來吃掉的。」
十九 老師中的老師:他沒有做到大官,沒有留下錢財,卻留下許多發人深省的話語。
二十 大家來競賽:誰有本領,誰就是老大。戰國時代,正是英雄和野心家的樂園。
二十一 啄木鳥:春秋戰國,是政治上的病痛時代,也是思想上的黃金時代。它像一棵多病的大樹,引來許多啄木鳥。
二十二 嚴厲的大教練:十年之間,秦國在商鞅的治理下,變得強盛而有秩序,就連掉在路上的東西,也沒有人會撿走……
第四冊/東周──秦
二十三 唇槍舌劍:有一種人在戰國時代縱橫天下,他們的特徵是:口才好、頭腦靈活、熟悉各國狀況,以及--臉皮厚。
二十四 火牛陣:牛角綁利刃,牛尾點上火,一群「火牛」向前狂奔,把燕軍營帳燒得火光衝天……
二十五 出外靠朋友:戰國時代大家比賽交朋友,因為朋友可以幫他們:動腦筋、出主意、出生入死、解決問題。
二十六 一個吃掉六個:有些賭徒,賭的是財富,呂不韋和李斯賭的,卻是整個天下。
二十七 世界最大的圍牆:秦始皇做什麼都要做得最大、最好,他統一了全國的文字,建造了世界最大的圍牆。
二十八 裝有暗箭的墳墓:秦始皇活的時候驚天動地,死後的墳墓,同樣驚世駭俗、不同凡響。
二十九 誰是大丈夫?:項羽和劉邦都遇見秦始皇出巡,項羽說:「我也可以取代他呀!」劉邦也說:「要像這個樣子,才是大丈夫呀!」
第五冊/西漢──新莽
三十 楚漢相爭:韓信告訴劉邦說:項羽作戰勇猛,但殺人太多,大家只是怕他,卻不喜歡他……
三十一 沒有作為的皇帝:有人擔心,漢文帝沒有作為,這個帝國怎麼維持下去呢?沒想到漢朝卻變得出奇的富有。
三十二 匈奴王的崛起:匈奴王告訴他的士兵說:「響箭射到哪裡,大家的箭就要跟著射到哪裡!」
三十三 皇帝與冒險家:漢武帝派張騫聯絡西域,攻打匈奴,卻意外地打通了「絲路」。
三十四 騎馬打仗:漢朝是個了不起的時代,因此,大家很願意把它當作一個代表,說自己是漢人。
三十五 創造歷史的人:我們今天能夠看到歷史,是因為有人創造了歷史,有人把歷史寫下來。
三十六 由假皇帝到真皇帝:王莽作假演戲,大家擁護他做皇帝,王莽想施展抱負,結果……
第六冊/東漢──西晉
三十七 讀書人的本領:劉秀鼓勵大家讀書、讀書,他沒想到--幫東漢開疆拓土的,卻是一位摔掉筆桿的人。
三十八 東漢的發明家:紙、候風儀,渾天儀與地動儀,這些全是東漢發明家的妙點子。
三十九 神仙的道路:基督徒說:上帝是唯一的真神,回教徒說:阿拉是唯一的真神,道教徒卻認為:只要修養自己,人人都有機會變成神仙。
四十 寧可對不起天下人:曹操說:我寧可對不起天下人,絕不容許任何人對不起我。
四十一 三分天下:有人認為諸葛亮隱居襄陽,是為了要引起別人的注意,果然,劉備找上門了。
四十二 八王與七賢:聰明而有野心的曹操,子孫一個不如一個,所以魏國最後被大將軍司馬懿的後代,也就是他的孫子司馬炎,給篡奪了去。
第七冊/西晉──唐
四十三 盛大的排場:苻堅帶著一百二十萬大軍,得意地說:只要我軍士的馬鞭投入江中,就足以讓江水阻塞不流了。
四十四 揉成一團:北方的胡人和漢人互相學習模仿,結果就像兩塊泥土加了水,揉成一團了。
四十五 驕傲的公雞:南北朝的世家大族,像一群驕傲的公雞一樣,關心自己的尊貴,超過了任何事。
四十六 軍士的頭盔:勇敢強悍的突厥人,說自己是狼的子孫,他們認為,戰死沙場是最光榮的事。
四十七 節儉的父親:據說隋文帝和皇后、妃子的衣服,都是穿了洗,洗了穿,破的地方,補它一補,繼續再穿。
四十八 唐人:你一定聽過「唐人」、「唐裝」、「唐風」……這類和「唐」有關的辭彙吧?它都代表和中國有關係。
第八冊/唐──北宋
四十九 阿彌陀佛的盛世:沒有汽車,沒有火車,沒有飛機,要爬過高山,渡過河流,橫越沙漠,只有傻子才會去,玄奘,正是那個傻子。
五十 女皇帝:一名女子,統治了世界最強大的帝國,這真是不可思議、充滿傳奇的一件事。
五十一 世界之都:在世界之都的長安街上,有矮小的日本人、粗壯的突厥人……奇裝異服,新鮮刺激。
五十二 美女惹的禍:楊貴妃的美麗,為她家人帶來榮華富貴,使得羨慕她的人,都爭著想生一個漂亮的女兒。
五十三 最壞的一筆:唐朝的老百姓,餓得沒飯吃了,可是收稅的官員,卻指著樹葉說:「樹葉這麼綠,哪來的旱災?」
五十四 黃袍加身:趙匡胤一早起來,就得到一件皇帝穿的黃色龍袍,這是曠古未有的事……
第九冊/北宋─南宋
五十五 用錢買來的和平:宋朝以為,光用三十萬兩白銀就能買到和平,真是太便宜了。
五十六 新與舊:舊黨說:你們看,變法把秩序都擾亂了,真是大災難。新黨說:都是這些不知改進的傢伙,才使國家弄到這步田地。
五十七 圖畫裏的世界:有一位畫家,把汴京的繁榮盛景,全部畫到一張畫裡去了,這張畫,就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
五十八 小東西,大發明:宋朝雖然老是在戰場上吃癟,可是他們卻發明了很多「法寶」,對全世界有了不起的貢獻……
五十九 滅亡國家的藉口:每個人做事情都想找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完顏阿骨打要攻遼,卻找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藉口!
六十 兩個十四年:第一個十四年,金從一個小部落,變成一個大帝國。第二個十四年,所向無敵的金兵,卻被岳飛打得大敗而逃。
六十一 遠方的親戚:我們有一些親戚曾經橫越中亞,建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創造了輝煌的歷史。
第十冊/南宋──元
六十二 文官打勝仗:虞允文本來是勞軍的,但是,他卻用大炮和火箭,把金軍打得落荒而逃……
六十三 宋朝人的成績單:皇帝懦弱,老打敗仗,但那個時代的宋朝,卻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
六十四 上帝之鞭:成吉思汗說:我是上帝的鞭子,你們都犯了罪,所以必須受到懲罰……
六十五 征服者的子孫:蒙古人的鐵騎,踏遍歐、亞的大片土地,看樣子,好像整個世界都要被他征服了。
六十六 正氣歌:蒙古人尊敬文天祥是一條鐵錚錚的漢子,為了成全它想為國犧牲的決心,於是就把他殺了。
六十七 大:你知道蒙古大帝國有多大嗎?假如你在它的西邊看到日出,那麼在它的東邊已經快要日落了。
六十八 歐洲人遊中國:歐洲人說,元朝的大都,有數不盡的華屋良室,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珠寶石。
第十一冊/元──明
六十九 月餅的故事:漢人為了反抗蒙古人,做了一種圓圓的甜餅,包了一張小紙條,偷偷地傳遞。
七十 癩痢頭皇帝:模樣醜怪,臉上長了麻子的癩痢頭和尚,竟做了明朝的開國皇帝。
七十一 怎麼不見了:建文帝失蹤了,鄭和率領六十二艘大帆船,出海搜尋。
七十二 作文的規矩:明朝的讀書人,寫文章都得小心翼翼的,不過,他們不是擔心被人譏笑,而是擔心被殺頭。
七十三 黑暗的時代:明朝的太監,指揮了一群神出鬼沒、無所不在的偵察人員,甚至於你吃顆糖、打個瞌睡,都有人在監視你……
七十四 海盜:日本的武士和浪人,乘風破浪來到富庶的中國,在劫掠呼嘯而去……
七十五 另外一個世界:傳教士把西方的天文、曆法、數學……種種新奇學問介紹到中國,打開了另外一個世界的大門。
第十二冊/明──清
七十六 十三副鎧甲:努爾哈赤的父親,只留給他十三副鎧甲的遺產,他卻把龐大的明朝,打得一敗塗地。
七十七 走到哪,吃到哪:飢餓的百姓,變成憤怒的強盜,他們走到哪,吃到哪,一路搶奪下去……
七十八 留髮不留頭:清朝政府下令,想留頭髮的不准留頭,想留頭的不准留髮……
七十九 絕不認輸:鄭成功認為,明朝江山就是明朝的,他絕不認輸,他要捲土重來……
八十 康熙皇帝:康熙殺了鰲拜,平定三藩,與俄國訂下尼布楚條約,收服蒙古,擴大了中國的國界疆土。
八十一 冷酷的帝王:嚴厲的雍正皇帝,是個謎樣的人物,他的死亡和他的繼承皇位一樣,都是歷史上的一個問號。
八十二 十全老人:中國古代有三大工程----一是萬里長城、二是大運河、三是十全老人編輯的「四庫全書」。
第十三冊/清
八十三 紳士賣鴉片:英國人自認是世界上最懂禮貌的紳士,這些紳士卻把他們不要的毒品----鴉片,賣給中國人。
八十四 太平天國:洪秀全說:我有一個哥哥叫做耶穌,我是上帝派到世界上來除妖的。
八十五 英法聯軍: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後,居然忘了自己是高貴的歐洲人,一窩蜂地去搶奪古玩珍寶。
八十六 俄法的侵略:像狼一樣的俄國人對清朝政府說,我是你們最好的朋友,讓我來替你們代管伊犁吧!
八十七 發憤圖強:許多人認為,西方所以能打贏中國,不過是船比較堅實,炮比較猛利罷了……
八十八 一百天的革新:各國變法成功,沒有不流血的,中國為變法流血,就從我譚嗣同開始吧!
八十九 義和團與八國聯軍:有一群人說他們只要念念符咒,就可以抵禦槍炮。清朝政府相信他們,於是一天之內,同時向世界各國宣戰。
第十四冊/清──民國
九十 從新聞,看巨變:有一本叫「革命軍」的小冊子,看過的人彷彿著了魔似地相信它,它似乎預測到:中國即將有一場巨變。
九十一 辛亥革命:十月十日,武昌起義成功,從此,中國再也不要皇帝了,從此,中國的人民當家作主。
九十二 袁世凱的皇帝夢:袁世凱覺得大家都是皇帝太沒意思了,還是只有一個皇帝好,當然這唯一的皇帝--就是他自己。
九十三 兩場不一樣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亂成一團,俄國革命,創建了共產主義國家,這兩場不一樣的戰爭,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九十四 民初中國:德先生與賽先生,是民國初年,年輕人最崇拜的偶像,「民主」和「科學」是最紅的救國祕方了。
九十五 軍閥亂政:和平、奮鬥、救中國……在孫文臨終的叮嚀中,中國的局勢仍動盪不安。
第十五冊/民國
九十六 八年抗戰: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北京蘆溝橋響起了抗日的第一槍,漫長的八年抗戰開始了。
九十七 變天:毛澤東相信,美麗的想法能勝過千軍萬馬,沒錢的窮人因此能翻身。
九十八 右與左:毛澤東把所有人都貼上「左」或「右」的標籤,全國的人都激烈爭辯起「左」與「右」的問題。
九十九 歷史、現在、將來:中國把大門打開了,中國人積極地向前衝,新的中國歷史正在書寫中……
附錄:中國歷代大事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