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東方知識的百科全書
《詩經》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最早的詩歌選本。不但反映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那五百多年政治社會以及宗教思想的種種情況,在文學史上也是後代一切純文學的鼻祖。
詩經學是世界漢學的顯學
西方漢學家們視《詩經》與荷馬史詩、莎士比亞戲劇鼎足而立,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難以估量的偉大價值。在各國的《世界文學史》教科書上都有評介《詩經》的章節。
全書5冊,定價1740元,
限時優惠價1200元
(加贈:精美書盒)

詩經新繹.國風編:(一)
周南、召南、邶風、鄘風


詩經新繹.國風編:(二)
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


詩經新繹.國風編:(三)
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



詩經新繹.雅頌編:
大雅‧三頌小雅



詩經新繹.雅頌編:
大雅‧三頌


《詩經》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作品。它不但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社會及宗教思想的種種情況,在文學史上,它也是後代一切純文學的鼻祖。三百篇中,包括十五〈國風〉一六○篇,大部分是民間歌謠,帶有濃烈的地方色彩。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共一○五篇,多用於朝會燕饗及祭祀活動,藉以反映朝政。頌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共四十篇,主要是廟堂祭祀的樂歌。
 
孔子對《詩經》的評價極高,曾說「不學詩,無以言」,顯示出《詩經》的重要影響。並認為讀《詩經》「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具有經世致用與陶冶情操的雙重作用。西方漢學家稱《詩經》是古老東方知識的百科全書。《詩經》的確表現出古代豐富多樣的民情風貌、典章制度、禮樂規範,也反映出現實生活的各種面相,
 
吳宏一教授譯解的《詩經新繹.國風編》共三冊,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風是風謠,是各地方的樂調,國風就是各國風土歌謠的集體創作,是《詩經》三百篇中的精華。就產生的地域而言,〈周南〉、〈召南〉,以西周初年周公、召公分陝而治的南方地區為主,包括今河南南部、湖北北部、陝西南部以及長江中上游、漢水、汝水等流域。〈邶風〉、〈鄘風〉、〈衛風〉,以殷墟朝歌王畿周圍為主,包括今河南淇縣、新鄉、滑縣一帶,以及河北南部、山東西北部。〈王風〉、〈鄭風〉、〈陳風〉、〈檜風〉,以今河南洛陽、新鄭、淮陽、密縣等地為主;〈齊風〉、〈曹風〉,以今山東臨淄、定陶一帶為主,都是商周當時的都會地區。〈魏風〉、〈唐風〉,分別在今山西南部及汾水流域太原附近。〈秦風〉、〈豳風〉則在今陝西西部、甘肅南部,以及今陝西邠縣、栒邑一帶。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曰「國風好色而不淫」,詩人們借用賦、比、興的手法,抒寫情思,歌詠景物,托物諷喻。其豐富多彩、鮮明生動的語言,反映了先秦時代勞動人民的生活、習俗、思想與感情,表達了他們反抗剝削、壓迫的願望,對徭役、兵役的痛苦與不滿,以及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與嚮往,揭露了統治階級的醜惡與無道,並給予強力的諷刺,同時也抒寫了男女愛戀、婚姻、家庭生活的心情與感受。
 
吳宏一教授國學涵養深厚,治學嚴謹,考究精詳,此一《詩經新繹》採白話直譯,注釋力求簡明精確,翻譯貼近原文韻味,「新繹」詮解,兼採眾說、折衷異同,使得這部傳誦兩千五百多年的詩集,增添不少閱讀的興味。除了正文之外,還收錄詩經品物圖,涵蓋動植物、器物、宮室、天文等,希望能幫助讀者領會詩義。不論是欣賞或研究,都極具參考價值。
臺灣高雄人,一九四三年生。臺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國家文學博士。曾任臺大中文系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主任、中正大學籌備處顧問、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講座教授、北京大學人文基金高級訪問學者;曾主編教育部國立編譯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並擔任臺、港、大陸等地多種學術期刊之編審顧問;曾獲美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資助,赴美訪問一年,並曾擔任新加坡教育部海外華文顧問;曾獲臺灣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詩教獎、國家文藝獎(文學理論類),香港研究資助局多次研究資助等。 已出版《作文課十五講》、《從閱讀到寫作》、人生三書之《論語新繹》、《老子新繹》、《六祖壇經新繹》等專書三、四十種,學術論文約百篇。除研究中國文學及古代文獻外,也從事新文藝創作,出版過《回首》、《微波集》、《波外》、《合唱》、《留些好的給別人》等詩文集,作品曾被選入臺灣、韓國、馬來西亞等地語文教科書。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直譯】  
 

 
關關和鳴的雎鳩, 並棲黃河的沙洲。
嫻靜美麗的姑娘, 是君子的好配偶。
 

 
長短不齊的荇菜, 左右順流採擇它。
嫻靜美麗的姑娘, 醒時睡時追求她。
想要追她追不到, 醒時睡時都心焦。
相思情意長又長, 翻來覆去睡不好。
 

 
長短不齊的荇菜, 左邊右邊採著它。
嫻靜美麗的姑娘, 彈琴鼓瑟親近她。
長短不齊的荇菜, 左邊右邊採下它。
嫻靜美麗的姑娘, 敲鐘打鼓歡迎她。
 

【新繹】
 
〈關雎〉選自〈周南〉,是《詩經》的第一篇。〈周南〉是十五國風之一。西周初年,周公姬旦住在現今洛陽一帶,統治東方諸侯。〈周南〉據說就是在周公統治下的南方地區所採集的詩歌。也有人說:周南地區,在今洛陽一帶,南則指南方音樂,兼採有江漢流域的詩歌曲調。寫作時代說法不一,可以早到周文王,晚到東周之際。《詩經》通常採用每篇第一句裡的兩個字或幾個字,來作為篇名。〈關雎〉就是從詩中第一句「關關雎鳩」取其二字來的。
 
據〈毛詩序〉說,〈關雎〉篇寫的是「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這表示它在〈國風〉中地位非常重要。所謂「后妃之德」,是說「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有人以為詩中的淑女指太姒,君子指文王,這就是所謂文王之化,后妃之德。〈國風〉中的詩篇,以二〈南〉為首,二〈南〉又以〈關雎〉冠首,可以看出在原始《詩經》編者的心目中,〈關雎〉篇必能反映周公制禮作樂的用意,和孔子溫柔敦厚的詩教。換言之,它和禮樂關係非常密切,大有移風易俗的功能。所以《毛詩》的〈關雎序〉,不只為〈關雎〉一篇作序而已,它還為全書作了概括的說明。也因此,筆者不嫌其煩,把它全文錄在文末,並加譯解,供讀者參考。
 
古人說:「詩無達詁」,幾乎《詩經》中的每一篇,無論是著成年代或主題內容,通常都有好幾種不同的說法。像〈關雎〉這首詩,漢代的儒者多從政教立論,古文學派《毛詩》從正面看,說是讚美文王之化、后妃之德,今文學派三家詩從反面看,說是諷刺康王好色晏起,不能早朝,意在勸戒、刺時。宋代以來,有很多人據詩直尋本義,認為這是一首祝福貴族新婚的詩歌,因為娶妻而用鐘鼓,在當時不是平民所能享用;又有人認為這純粹只是一首情歌,描寫一般男子對窈窕淑女的愛慕之情。可見說法頗不一致。在我們看來,漢儒的解釋雖然為配合政教風化,不免迂曲,但在世道人心上,也自有它的裨益,不必一筆抹殺它的價值。同樣的道理,人是感情動物,愛的表現,情的流露,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只要能「思無邪」,也不必把宋以來一些學者的說法,斥為離經叛道。
 
我們以為〈關雎〉原是一首描寫貴族男子追求一位採荇菜的淑女的情歌。全詩可以分成三章。第一章因物起興,因為看到黃河沙洲上一對對的雎鳩,而聯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詩經》中的「河」,都指黃河而言。洲,則是水中的陸地。相傳雎鳩這種水鳥,雌雄之間,情意專一,不肯亂交,所以詩人用來起興,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可指淑女的品德賢淑和體態苗條,也可指她居住在幽靜的深閨之中。黃土高原多窯洞,此說深居窯洞裡的女子,年輕而又美麗,這是詩人細膩的寫實。難怪她出而採荇於河洲,君子見而悅之。
 
第二章是寫追求淑女不能得到時的苦悶。那個採荇菜的姑娘,左右採荇時的美好姿態,使追求她的男子,朝思暮想,難以忘懷。荇,是一種可以食用的水草。流,這裡有順著流水尋求、採取的意思。採荇,也用來比擬追求淑女。「寤寐思服」,是說不管醒時睡時都在想念。「思服」的「服」,古音與「側」同韻,意義則與「思」相同。
 
第三章承上章而來,是寫男子思慕淑女,「求之不得,輾轉反側」時幻想的情景。「琴瑟友之」是幻想彈奏琴瑟去結識她,親近她。「鐘鼓樂之」是幻想敲鐘打鼓去迎娶她,和她舉行婚禮,都是寫男子想像求得淑女後親愛、美滿的情景。古代鐘鼓並作,有一定的限制,只有天子諸侯才能用它。這樣說來,詩中的「君子」其身分之高貴,不問可知。即使歌詠的對象,不是文王,也必屬貴族無疑。
 
也有人(例如俞樾)把這首詩分為四章。第一、二章同前;第三章是「參差荇菜,左右采之」以下四句,寫親近淑女時的情景;第四章是「參差荇菜,左右芼之」以下四句,寫與淑女結婚時的情景。這樣解釋,層次分明,也頗為可取。
 
另外,也有人把全詩分為五章的。每章四句,這樣一來,把原本第二章的「寤寐求之」以上四句和「求之不得」的以下四句分開了,層次似乎更為清楚。雖然一樣可取,但採用的人比較少。
 
至於它的篇章結構之妙,明代戴君恩的《讀風臆評》評得好:「詩之妙,全在翻空見奇。此詩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盡了,卻翻出未得時一段,寫個牢騷擾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時一段歡欣鼓舞的光景。無非描寫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認作實境,便是夢中說夢。局陣妙絕,分明指點後人作賦法。」
 
歷來講〈關雎〉篇的人,大多只注意它的文字內容,而忽略它的音樂性質。《論語.八佾篇》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泰伯篇〉又說:「〈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可見孔子談論它時,是就其用為樂章來說的。從現存的《儀禮》等書看,用為樂章時,〈關雎〉和〈葛覃〉、〈卷耳〉三篇連為一體。「關雎之亂」的「亂」,則僅就其末章而言。


客戶服務專線:(02)2392-6899#888 服務信箱:ylib@ylib.com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09:00~18:00 (例假日除外)
本網站版權屬於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8a division of Yuan-Liou Publish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