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按鈕

【貨幣戰爭】1-5(全5書)
宋鴻兵 著/遠流出版/全套5冊
平裝 / 正25開 / 共 2,152 頁
定價:1910元;限時優惠價: 1250

宋鴻兵
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1990年代初赴美留學,主修資訊工程和教育學,獲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碩士學位。長期關注和研究美國歷史和世界金融史。曾在美國媒體遊說公司、醫療業、電信業、資訊安全、聯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機構供職,曾擔任美國最大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高級諮詢顧問,主要從事房地產貸款自動審核系統設計,金融衍生工具的稅務計算分析,MBS(資產抵押債券)的風險評估等方面的工作。

曾被美國《商業週刊》評為「2009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40人」。2007年出版《貨幣戰爭》,在華文世界造成轟動,引發全球關注。

貨幣作為一項武器─而且是殺人不見血的武器─其威力向來為人所忽略。 宋鴻兵由此入手,寫出《貨幣戰爭》系列作品,在華文世界喧騰一時,並譯成多種語言出版。


《貨幣戰爭1:誰掌握了貨幣,誰就能主宰這個世界》
羅斯柴爾德家族到次貸風暴,點破國際金融背後的潛規則,預測了高金價時代的來臨。

為什麼華爾街風險資本會選中希特勒作為「投資」對象?

為什麼美國總統遇刺的比例,高於美軍諾曼地登陸一線部隊的傷亡率?

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球經濟大蕭條、石油危機,全都是國際銀行家在幕後操控?

自一六九四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以來的三百年間,幾乎每一場世界重大變故背後,都能看到國際金融資本勢力的身影。他們透過左右一國的經濟命脈掌握國家的政治命運,透過煽動政治事件、誘發經濟危機,控制著世界財富的流向與分配。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謀求主宰人類財富的陰謀史。

透過描摹國際金融集團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雲覆雨的過程,本書揭示了對金錢的角逐,如何主導西方歷史的發展與國家財富的分配。透過再現統治世界的精英俱樂部,在政治與經濟領域不斷掀起金融戰役的手段及結果,本書旨在告誡人們警惕潛在的金融打擊,為迎接一場「不流血」的戰爭做好準備。
《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
勾勒百餘年來英、法、美、德各國,在檯面政治人物背後的超級金融家族是如何呼風喚雨

繼《貨幣戰爭》全球熱銷1000萬冊後,國際金融學者宋鴻兵再次大膽提出:

—美國已經玩完,美元已經不行了!美國經濟將徹底破產!
—未來世界將會有單一貨幣?
—哪種貨幣值得持有?那就是「黃金」及「碳貨幣」!

經過三年的廣泛蒐集資料與密集寫作,宋鴻兵再次推出《貨幣戰爭:金權天下》,以極具煽惑力的文筆,嫻熟剪裁大量史料,尋找歷史縫隙,提供了不同於一般的歷史圖像。
《貨幣戰爭3:金融高邊疆》
以清末以來的中國歷史,說明國家捍衛貨幣主權的重要性
預測黃金 vs.白銀的二十一世紀大對決

宋鴻兵在《貨幣戰爭》與《金權天下》中,闡述了歐美主要金融勢力集團的形成發展、合縱連橫,解析當今世界幕後主宰力量的運作和決策機制,透過對歷史的體察,準確預測了金融海嘯的爆發與黃金飆漲,使得《貨幣戰爭》喧騰一時,話題不斷,光是第一冊正體簡體中文版合計,就已經接近200萬冊!

宋鴻兵在研究歐美主要金融勢力的運作時,也看到金融在歐美列強殖民侵略清朝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因而寫成這本《貨幣戰爭3:金融高邊疆》。

一如以往,宋鴻兵以生動的語言、仔細的觀察與大膽的推論,從貨幣史切入,說出一段聞所未聞的中國現代史,令讀者拍案叫絕:
・胡雪巖之所以垮台,是因為妨礙了怡和洋行的核心利益。
・蔣介石拿了蘇聯的資助進行國民革命軍北伐,為何又翻臉「清共」?
・為何國民政府的法幣改革刺激了日本發動侵華戰爭?
・從貨幣戰爭的角度,如何解讀國共內戰?
・在美元長期看貶的趨勢下,人民幣要如何國際化?
・為什麼掌握了白銀,就會掌握下一波投資的契機?
《貨幣戰爭4:群雄並起》
在美元式微、歐洲經濟統合、新興國家崛起的格局下
亞洲能否出現統一的貨幣,與美元、歐元分庭抗禮?

1980年代開始,美國啟動了債務驅動型經濟增長模式,社會財富的分配大權自政府手中旁落,進入財富向極少數人集中的「新自由主義」時代,導致了今天美國經濟積重難返的局面。

2008年的金融海嘯可說是對三十年來美國錯誤的經濟模式的一次總清算。高度負債的美國經濟,「嬰兒潮」高齡化的消費萎縮、生產率增長陷入瓶頸,將會導致美國經濟未來出現「失去的十年」。

美國對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容忍,本是建立在中國生產、美國享受,中國儲蓄、美國消費的模式之上。隨著歐美市場的疲軟,未來中國經濟勢必從海外市場轉向國內市場,一旦失去共同的利益,「中美國」必然走向破裂。而且,隨著美國經濟長期不振導致的自信脆弱,將使美國對中國變得更加敏感和具有攻擊性。

宋鴻兵從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利用戰爭債務,使歐洲各國陷入美元債務泥沼,以及冷戰時期,美元與蘇聯盧布進行激烈的貨幣流通域大戰等例子,體會到中國化解美國的圍堵,關鍵在於能否團結亞洲國家結成牢固的利益共同體。

在後冷戰群雄並起的多極架構下,亞洲各國若能大膽借鑒促成德法歷史和解的「煤鋼聯盟」,拔除東海和南海的戰爭火藥桶的引信,以超主權的「石油聯盟」為起點,推動亞洲經濟共同體,以亞元戰略實現亞洲經濟一體化,完成中國經濟的轉型,在國際上與美元和歐元分庭抗禮,形成三足鼎立的貨幣戰國時代!
《貨幣戰爭5:後 QE 時代的全球金融》
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執行與結束,對全球經濟與社會造成的影響
──就業機會減少.實質收入縮水.通貨膨脹加劇.社會流動性停滯

《貨幣戰爭5》以2013年4月的黃金價格暴跌揭開序幕;美國政府與華爾街以罕見的力道打壓黃金,如此瘋狂而激烈的行動,其實透露了美元對黃金的恐懼。

美元為何害怕黃金?道理很簡單:在過去幾年來,美國推行一輪又一輪量化寬鬆政策(QE),發行了三兆美元,雖然造就股市的榮景,但相應也創造了近五兆美元的財政赤字,然而,經濟復甦仍然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

雪上加霜的是,超發的貨幣透過回購市場、轉抵押等手段進行融資之後,衍生出龐大的「影子貨幣」。在美國,「影子貨幣」的供應量已經是傳統M2的三倍以上!全球貨幣氾濫的程度,遠比人們所知道的還要嚴重!金融常識告訴我們,超發貨幣將會導致通貨膨脹,乘以倍數的超發貨幣將會導致通貨膨脹海嘯!

這些影子貨幣流通於資本市場,買賣金融資產,虛構財富效應,製造資產通膨,影響實業的資金走向,進而改變財富分配。中產階級被通膨壓力所侵蝕,社會底層加速沉淪,全球各地的年輕世代更因工作機會稀缺、不穩定,而無法構築穩定的經濟基礎。

至此,貨幣戰爭已經不只是國與國之間的寧靜戰爭,它同時也是階級對抗階級、世代對抗世代的戰爭!


神秘的「錢」
◎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摘錄自《貨幣戰爭1》序文)

誠如高盛集團董事胡祖六先生對本書的評語:「以金融為脈絡,交錯穿插於近二百餘年世界經濟、政治、社會乃至軍事戰爭中,將許多最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與最富戲劇性的歷史事件統統與金融聯繫起來,其構思之大膽、跨度之寬廣,令人驚嘆。當今世界,除了少數幾位學貫古今,在經濟學、金融學、政治學、歷史學等皆有造詣的文藝復興式的大師,相信很少有人能創作一本如此包羅萬象的書,並宣稱能夠成功破譯世界財富密碼,曝光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揭示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作為一本通俗性供消遣娛樂的書,該書的欣賞價值顯而易見。《貨幣戰爭》一書把原著中的有關內容編串起來,視角獨特,可讀性強,更進一步增添了人們對原本顯得過於神秘的金融領域的興趣與好奇心。但是,如果讀者,尤其是政府決策者把它視為一本真實與嚴謹的書籍,對書中所作結論或政策建議認真待之,那麼我們就不能不表示驚訝,甚至不安。」

是的,《貨幣戰爭》一書主要寫歷史,但非嚴謹的學術性著作,是一本小說。儘管有評論者認為它輕率地改寫了人們早已廣為接受的世界近代史,尤其是美國歷史。從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從亞伯拉罕.林肯到約翰.甘迺迪,再到羅納德‧雷根,美國歷史上所有總統遇刺事件,無一例外,都被該書通統歸結為一小撮國際銀行家爭奪所謂「貨幣發行權」的陰謀策劃所致。書中,美國革命不再是北美各殖民地聯合起來擺脫英國統治、爭取政治獨立與經濟自由的鬥爭,而是為了所謂「貨幣發行權」;南北戰爭不是因為是否廢留奴隸制度所引起的尖銳衝突,而是「國際銀行家」的操縱結果。

有啟發力的書就是值得讀的書

更大膽的是,本書還鄭重宣稱,沒有Fed,就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也不是以美國、英國、蘇聯與中國?首的盟國反擊納粹德國、義大利法西斯與日本軍國主義野蠻侵略的正義史詩,而是羅斯福總統玩世不恭地在戰爭硝煙中驗證凱因斯的赤字財政和廉價貨幣的主張,刺激美國經濟復甦,並讓國際銀行家們在戰爭中再次大發一筆橫財。甘迺迪總統被刺殺,是因為他簽署了一份「鮮為人知」的關於白銀券的一一一一○號總統令;越南戰爭結束的本質原因,乃是倫敦黃金戰場的慘敗,導致統治精英階層的金融「底氣」損耗殆盡;中東石油危機,不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而是國際銀行家的決定等等。

不過,歷史終究是人寫的,其真相如何宛如「羅生門」,人人都可編故事,何況這不是一本正經八百的書,譁眾取寵刺激銷路想必是作者的重要目的。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本書文筆流暢,且引述了許多歷史典故、傳說、軼事、名人語錄等,的確引人入勝,也能勾起一般讀者對枯燥金融問題的興趣,但也不要太嚴肅、太認真看待。

雖然作者發揮無限想像力,好像身臨其境似地看到真相、實情,的確不可思議,但本書對Fed、IMF、世銀等當今全球舉足輕重的組織之偏向負面評價,也是諸多金融貨幣專家們撻伐本書最重且覺得莫名其妙之處,卻是最值得讀者深思的。已故的自由經濟大師、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立曼(M. Friedman)就曾大肆批評Fed,更對IMF早該功成身退大聲疾呼,而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也對IMF和世銀嚴加批評。值得注意的是,史迪格里茲在1997年至2000年元月,還曾擔任世銀首席經濟學者和資深副總裁呢!

可是,我們也不得不提醒,作者對政府管控貨幣的必要性持極正面看法,而如前面所引海耶克對政府壟斷貨幣弊害的暮鼓晨鐘剴切批評,讓我們心驚膽跳。所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唯一不變的真理是:貨幣或錢已是愈來愈神秘,任誰都無法理解了。究其根源,就在人心變壞、誠信隕落、貪求名利。除非大家都能「人心回升」,否則人類生活空間的空氣會愈來愈稀薄,不確定風險將愈來愈高,「遑遑然不可終日」會是最佳寫照。

古聖先賢曾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希望讀者能以此心態看這本書。而今日哲人也說:「大凡一本值得讀的書,內容是否正確並不打緊,最重要的是它有沒有啟發力。」信哉斯言!本書是否屬於此類,有勞讀者們自行評斷了。

帝國主義雙螺旋的顯影劑
◎楊照(作家/評論家) (摘錄自《貨幣戰爭2》導讀)

如果沒有帝國主義,那麼龐大的金融資本,不可能形成;倒過來看,沒有龐大的金融資本作為軍事戰爭後盾,帝國主義也無法進一步擴張。兩者互相纏捲,螺旋式地彼此坐大,就成了十九世紀後半葉最重要的歷史變化。

這樣的變化,實質改變了世界的樣貌,改變了國家、政府的性質,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基本關係模式。然而,描繪這段歷史時,帝國主義的核心主體──政治、政府、軍隊、殖民者,受到了集中注意,相對地,與帝國主義構成雙螺旋結構的另一核心主體──金融資本家,卻長期隱身在主流歷史敘述背後,鮮少被拿到檯面上來討論。

在那個國家財政制度還未完備的時代,幾個大型金融資本家族對於各國戰爭的影響力,遠超過國家的正式財政部。漏掉他們如此關鍵的角色作用,歷史的紀錄必然不完整,很多歷史事件的因果甚至就必然變得無從解釋了。

《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一開頭,講述了一八六六年普魯士和奧地利之間的戰爭,普軍在薩多瓦會戰中獲得大勝,隨而進逼奧國首都維也納,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卻堅持停戰,要趕緊跟奧地利簽訂條約。單純從軍事戰略和政治佈局,乃至加上宮廷鬥爭因素,都無法合理解釋俾斯麥的立場。但是,只要加上一個簡單的變數,原本看來如此難以理解的事,就變得在明白不過了。普奧戰爭打到第七週,俾斯麥沒有能力再動員更多的金錢打仗了。他必須趁奧地利方面發現這樁事實前,利用手中的優勢,見好就收。

這樣的例子貫串了全書,書中詳細紀錄了協助俾斯麥進行金融動員的,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他們是帝國主義體制下,真正最大的獲益者,他們是革命後舊貴族垮台後,在歐洲悄悄誕生的新貴族,他們享有財富與地位的基礎,不在是傳留下來的封建血緣與身分,而是快速擴大規模的資本市場。

這些人不像拿破崙那麼有名,寫進每一本歷史書裡。但他們逐步興盛的過程,其戲劇性往往不亞於一般流傳的拿破崙故事。這些人,幾乎都出身相對不利的背景,很大一部分是飽受歧視的猶太人,另外一部份是長期被教廷與宮廷以異端罪名迫害的新教徒。正因為缺乏札實的社會地位,這些人才會從事教廷、宮廷反對、看不起的行業,從借貸抽取利息開始了金融資本的運作與累積。

猶太人所受的歧視待遇,在這個過程中逆轉成為讓他們在金融領域出頭的特殊條件。他們不受教會借錢不得取息規定限制,願意承擔違犯教規下地獄的風險,早早就壟斷了借貸的行業。而且,少數民族的身分,讓他們在十九世紀民族國家發展中,跟每一個國家的政治都保持距離。沒有人需要擔心他們會用聚攏的財富,轉換成政治上的操控,於是,他們跟每一個政府都能保持金融關係,遊走全歐洲。還有,猶太文化中對家庭家族傳承高度重視,於是猶太金融事業,就可以沿著家族血脈長遠延續,並不斷擴張。

金融的大動脈,掌握在相對缺乏政治權力與社會發言權的猶太人手上,也是造成這塊歷史變數隱藏在模糊黑幕中的一項主要原因。《金權天下》最大的貢獻,就是讓這些金融家族,在歷史中現身,邀請讀者集中注意辨識,他們都是些什麼樣的家族,用了什麼樣的手段操控資本,又如何在每一個歷史事件背後,發揮了怎樣的影響。

換句話說,《金權天下》幫我們補上了金融家族這項歷史因素,讓我們對十九世紀後半開始,西方國家權力此消彼長的來龍去脈,有了更全面、更完整的認識。《金權天下》試圖說服讀者,真正改變世界的,不是檯面上的政治或軍事英雄,而是他們背後的超級金融家族,或者說,許多檯面上的政治或軍事英雄,從俾斯麥、希特勒到巴頓將軍,其實都只是超級金融家族操控的棋子而已。

為了凸顯這些金融世家的天大本事,《金權天下》書中也就較難如實呈現他們所受到的強烈限制,以及他們成就的極限。如同前述,他們取得力量的條件,來自於隱身幕後,所以他們很少跟社會能夠進行直接、有效的互動溝通,於是一方面依賴他們的政治權力,另一方面就可以利用社會情緒來制衡、甚至威脅他們。不管多有錢,不管有多大的金融動員本事,一路過來,金融世家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自由。

另外,跨越差不多一百五十年的時期裡,「金權」的形式其實有過許多階段的不同變化,尤其是國家金融與國家財政系統一路在和私人金融家搶奪「金權」,而且大部分時候國家都處在步步進逼的強勢地位,如果我們以為十九世紀中葉和二十世紀末的「金權」具有同樣的歷史性質,那可就是天大的誤會了。

從胡雪巖的悲劇誘發的中國金融國策:中國應該要重建「金融高邊疆」
◎羅彥勳(摘錄自《貨幣戰爭3》導讀)

《貨幣戰爭》系列三書連續提出的盛世危言,是中國的「我族中心」為出發點的偏頗立論?還是一針見血戳破21世紀版本的歐美帝國主義的「全球化」神話? 

在閱讀宋鴻兵的《貨幣戰爭3──金融高邊疆》時,讀到一個令我耳目一新的論點是:日本的金融高邊疆。他直接把金融政策和國防佈建策略二而合一,而且盛讚日本是近代民族國家中,第一個能重建金融高邊疆,迄今維持主權獨立的工業化強國。 

這是我首度讀過的新論點。宋鴻兵只差沒有把下面的話,挑得更明白:當今中國也將是繼日本後,第二個可以建立自己的金融高邊疆,而有效抵擋住歐美發達國家以金融為手段,顛覆中國崛起大策略的陰謀。 

宋鴻兵的立論是:中國百年國恥,其金融戰爭的慘敗也是主因之一。 

在第三集的《貨幣戰爭》,他的立論的證據相當多,隨手翻閱本書其中一章如下,宋鴻兵回顧1949年國民黨失去大陸的政權,宋鴻兵說,當時孔宋家族的核心人物,宋子文,「在一個錯誤的時機,推出一個錯誤的貨幣政策,這就是外匯自由化,這就是外匯自由化,其後果導致了惡性通貨膨脹和法幣信用的崩潰。(國民黨的宋子文推行的)金圓券本來是為了收拾法幣的爛攤子,沒有想到卻製造了一個更大的爛攤子,最後葬送了蔣家王朝。……事實上,從1947年2月宋子文外匯自由化改革失敗,引發黃金搶購風潮和惡性超級通貨膨脹起,國民黨就已經輸掉了內戰。」(第七章) 

宋鴻兵的結論是,蔣氏政權的黨國,「窮得就只剩下錢了,最後只能帶著250萬兩黃金退到台灣地區了。」 

國共60多年前那場轟轟烈烈的內戰,成王敗寇,中國大陸出身的宋鴻兵,當然可以大陸的史家觀點,來註解蔣氏政權失去大陸的根本原因,不過因為「失去金融戰爭」,而導致整個大陸被共產黨「整碗端去」的結論,倒是20世紀中外史家共同的結論,由此可知: 

時空經過一甲子,21世紀第一個十年還沒有過完,2008年第四季,美國華爾街突然禍起蕭牆,雷曼兄弟投資銀行倒閉引發全球重要金融機構骨牌效應,花旗銀行、美國國際集團(AIG,台灣南山人壽的控股母公司,已經將南山人壽賣給尹衍樑所屬的潤泰集團)都重創,世人稱:「全球金融海嘯」。

一部發人深省的金融寓言
◎吳家恆(遠流出版公司副總編輯) (摘錄自《貨幣戰爭4》序文)

從2007年出版《貨幣戰爭》以來,宋鴻兵的一言一行總是動見觀瞻。 他在市況仍是一片榮景時,就預言金融海嘯風暴將起; 他預言金價飆漲、白銀看好,也都「喊水結凍」,引起市場騷動, 在《貨幣戰爭4:群雄並起》中,宋鴻兵從高度負債的美國經濟、 歐元區歷經的陣痛以及人民幣躍居強勢貨幣的態勢, 描繪了一個群雄並起、群龍無首的局面。 美國以匯率作為挽救失業率的工具,其他各國也紛紛加入貨幣戰爭的行列,全球貨幣將進入劇烈變動的時刻!

宋鴻兵的「貨幣戰爭系列」在六年間出版了四本,每一冊雖然各有側重,但基本上都是環繞著同一個主題在談,而敘述的角色、事件也有所重疊。雖然如此,《貨幣戰爭》還是一本接一本出,讀者還是一本接一本看,甚至欲罷不能,遠流的讀者服務部就接過多次電話,不同的熱心讀者來電詢問:下一本《貨幣戰爭》什麼時候出版?

「貨幣戰爭系列」已經是一個文化現象,背後的成因、表現的面向非常廣,一時也難說透徹。只能說:從陰謀論看歷史,實在是海闊天空,人的想像力能想多遠,這個空間就有多大。要說這些說法全是空穴來風,也不是那麼容易反駁,甚至還有幾分真實。

日前的《經濟日報》就在社論裡舉了幾個貨幣與戰爭的「例證」,就可看出許多陰謀論在事後看來,的確越看越像真的:

一、歐元在1999年1月4日掛牌交易,正式挑戰美元霸主地位,3月24日,美國對南斯拉夫聯盟進行了兩個多月的轟炸,導致剛起步的、聲勢如虹的歐元頓遭重挫,2000年10月達到兌美元0.8225的歷史低點。

二、2000年9月,伊拉克宣布,將停止使用美元,改用歐元進行包括石油在內的所有貿易結算。此一挑釁立即引起了美國的警覺與不滿,但因伊拉克未宣布何時開始此一政策,加上歐元氣勢已挫,故未立即動武。

但伊拉克的舉動給了另一反美大將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極大的鼓舞。2001年委內瑞拉宣布計劃用歐元作為石油貿易的結算,並用歐元作為國際儲備。2002年4月12日,委國爆發政變,查韋斯被罷黜。兩天後,幸運的查韋斯重返國內,弭平政變,並指責美國是這場政變的幕後黑手。

三、2003年1月,伊拉克總統海珊正式向世界呼籲,所有購油國向海灣國家購油時不要再用美元,改用歐元或其他貨幣。此時的歐元已經走過低潮,羽翼漸豐,海珊的倡議無疑對美元霸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3月20日,美國即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發動對伊拉克的戰事,推翻了伊拉克政權,最終絞死了海珊。2003年6月,伊拉克石油交易重新恢復以美元計價。

這些事例都說明了貨幣與一國的經濟息息相關,是國家的核心戰略利益,而貨幣本身,也可以作為一種武器,與軍事武器交互搭配運用。

以後還會有更多的文件解密,讓世人看到在表象背後曾經發生的事。宋鴻兵的書讓讀者著迷之處,就在於他剝開了歷史的表層,換個新角度,重組所謂的「歷史」。這項工作很困難,也很容易招致批評,但如果拘泥在事實的辨正、證據的充分與否,那就沒完沒了!宋鴻兵不是金融史學者,而是對未來有所想像,且想要影響未來走向的人!因此,重要的是讀者如何透過宋鴻兵的敘述,翻轉看事情的角度之後,可以之作為個人投資理財甚或衡量國家安全的參考。

以最近國內外匯指定銀行(DBU)開辦人民幣業務為例,前一陣新聞非常多,不外乎銀行之間展開人民幣搶錢大戰,以優惠利率吸引定存戶。在通貨膨脹、銀行利率低迷的時候,人民幣定存的利率有足夠的吸引力,讓許多台幣定存戶解約改存人民幣,於是問題就變為:哪一家銀行的人民幣定存利率最高?

但是按照宋鴻兵的「貨幣戰爭」邏輯的話,這是不是也是一場新台幣與人民幣之間的貨幣戰爭呢?如果重點變成「誰最高」,問題的焦點也就被模糊了,那麼,是誰希望模糊了焦點? 當銀行在手續費的誘因下,極力鼓吹人民幣定存如何好又如何好,以致許多台幣存戶改存人民幣之後,新台幣的流通和使用也就受到壓縮了。甚至,預料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商家也接受人民幣交易,人民幣實質在台灣流通,更由於台幣受其他亞洲貨幣競貶所影響,持有人民幣的意願增加,如此一來,台幣的空間就更小,而台幣作為一種貨幣,地位也就越來越邊緣化。

假使由於新台幣貶值,造成國內物價提高(也就是通貨膨脹),同時由於對人民幣是貶值的,使得中國大陸能以更低的價格來臺灣買公司、炒地皮、挖人才,那麼,總有一天,中國大陸將可不費一兵一卒,光用貨幣就能達到政治的目的。

所以,宋鴻兵的《貨幣戰爭》系列與其說是歷史,不如說是寓言,其中真假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讀者從他的價值觀,能看到什麼。

從財富分配來解讀貪婪
◎宋鴻兵(作者)(摘錄自《貨幣戰爭5》自序)

本書的重點就是以財富分配作為解剖經濟活動的手術刀,把當今的「美國夢」與歷史上的「羅馬夢」和「宋朝夢」,進行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對比,為未來的「中國夢」提供歷史的參照系。 

前六章是用顯微鏡來觀察美國經濟的現狀,從黃金市場透視美元,從股票市場分析經濟,從債券市場瞭解資本,從回購市場探索金融,從利率市場窺測危機,從房產市場洞察泡沫,從就業市場甄別復甦,歸根到底,是從財富分配來解讀貪婪。 

二○一三年四月的黃金價格暴跌,被解釋為美國經濟復甦良好,因而黃金的避險需求下降;而經濟良好的證據就是股市屢創新高,但如果深入分析股市上漲動力的根源,就會發現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購行為其實是推高股價的主導力量;股票回購的資金又是源於債券市場的融資,而債券市場的火爆正是貨幣量化寬鬆的結果。因此,金融市場的非正常繁榮,全賴量化寬鬆政策所形成的超低利率環境。 

量化寬鬆導致的貨幣泛濫,真的促使實體經濟復甦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公司的銷售增速在遞減,扣除通膨之後,實際上已陷入了負增長;企業的資本性支出在萎縮,這解釋了就業市場的長期困局,導致實體經濟的核心資產顯現出嚴重的「老齡化」症狀,隨之而來的就是勞動生產率出現快速滑落;房地產的價格復甦,無非是華爾街炒房團的傑作,就業機會減少,造成年輕一代被擠出潛在的購房隊伍,房地產的後繼乏力已成定局;美國主流中產階級的高薪工作崗位復甦緩慢,在二○二五年之前都很難恢復到二○○○年的水平。 

量化寬鬆政策沒能拯救實體經濟,實際上,廉價貨幣不是在促進經濟增長,而是在摧毀資本的形成。 

如果說五年來的經濟實踐已經證明了量化寬鬆是個失敗的政策,那麼,退出量化寬鬆的道路絕非坦途。退出量化寬鬆將會觸發利率火山,而繼續量化寬鬆將迎頭撞上回購冰山,兩條路的終點都是金融危機的再度爆發。美聯儲在量化寬鬆進退之間的徬徨與猶豫,既陷實體經濟於無望之境地,又置金融市場於危險的邊緣。 

利率能否被無限壓制,這是判斷下一輪金融危機的風向標!  

美國已經走上一條極少數人受惠,卻殃及絕大多數人的道路,根源就是權貴與富人集團的過度貪婪,導致財富兼併的惡化趨勢難以逆轉,反過來又加劇了經濟困境的無法自拔。 

最後三章將觀察的範圍擴大到兩千年的尺度,從對美國經濟的近距離觀察,延伸到把握歷史脈絡的審視;從羅馬盛世和北宋繁榮的興衰拐點切入,逐步展示出一個高度近似的衰亡過程:貪婪興,則兼併起;土地聚,則稅負畸;國庫空,則貨幣貶;民力竭,則內亂生而外患至!  

「美國夢」、「羅馬夢」、「宋朝夢」的破滅,並不能告訴大家究竟什麼才是「中國夢」,但卻可以提醒人們什麼必然不是「中國夢」。 

如果未來的中國能夠避免重蹈這些歷史的教訓,那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中國實現其強國富民的復興之夢。

(02)2392-6899#888  service@best100club.com
週一至週五09:00~18:00 (例假日除外)
本網站版權屬於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2018a division of Yuan-Liou Publishing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